2019年3月30日 星期六

貧富差距一直談不停,現在又怎了?

坦白說我一直覺得貧富差距這是我從小聽到大的名詞都有點聽煩了、也是無法阻止的現象畢竟我們是在資本主義的社會,這是無可避免的現象一堆很會賺錢的人、一直賺更多更多錢、然後繼承給下一代其他大多都是用時間制度跟升遷制度的人、怎能比得過用錢滾錢的人呢?只不過那些人也是有頭腦、人脈、手段,看到我們一般老百姓看不到的東西、做出我們複製不出來的東西像是我一直覺得夜市的人很厲害賣出一個超好吃的東西、店從路邊攤做到店面從自己一人到最後請了五到十個員工、然後還開分店到各處簡直就是超強==當然也有就是守著那一味、傳承百年的老店家也有著很多不為人知、津津樂道的故事(說出來真的嚇死人,難怪一堆人都來做夜市生意這些都是台灣有趣的白手起家的故事至於一些那種黑心大企業大財團真的實在是⋯⋯搞出一堆食品風波⋯⋯害死一堆人,哎。不提也罷。其中部分的人也確實保握住機會、真的是越來越富有了、甚至進入了世界排名的名單中“對億萬富豪的定義,是專指擁有超過10億美元(約新台幣310億元)資產的人士。”2009時,新聞標題是:富比士億萬富豪榜 台灣僅剩5人2018年時,則是:35位台灣人登全球億萬富豪榜...

抱怨完之後的小好奇:工作時數制度、週末的重要性

上次抱怨文發現到很多休假還是被犧牲而上一代還跟我說之前我們都沒有週休二日現在都放很多假期了、我們還抱怨個屁過勞死的人都是下班還一直滑手機才過勞死,以前人沒有手機才沒有過勞死(這是什麼鬼話==這就是我們台灣上一代的觀念,奴性啊。 讓我簡直都想翻白眼了== 而忽然也好奇是怎麼制定這個工作時數制度這時讀到此文  《快轉人生的過勞死結局》週休與否,攸關生死 提到幾個地方:  週末的重要性:“比起這令人匪夷所思的改革,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該集團執行長勞爾德.貝蘭克梵(Lloyd Blankfein)的一席話,他力勸實習生不該把整個人生都交給公司。他說:「你們必須做個有趣的人,你們必須具備廣泛的興趣,別把目光狹隘地只放在眼前你所做的事情上。」這番話精準揭露出週末之所以重要的另一項論據:週末是用來挖掘你「非工作自我」的時間,並且發現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這不一定會讓你成為更優秀的員工,但肯定會讓你成為更優秀的人。所有的工作無論再怎麼有趣,都會把我們變得無趣。誠如貝蘭克梵所說:「你必須成為一個別人想要跟你聊天的人。」” 雖然我腦袋只有想到我們還是拿去看連續劇跟電影以及睡覺跟逛夜市居多但的確還是需要運動、讀書進修、放空發呆跟冥想、以及跟家人相處的時光(超重要的 只不過我認為讀書也好、運動也好我們還是需要時間跟機會多接觸不同領域的人跟資訊靠網路跟手機還是有很高的機會陷入自己的小圈圈之中⋯⋯也少了很多機會發現自己的新天地、新興趣、認識對象的機會  一週工作幾天、一天工作多久的由來: “自從生產力的研究報告首次於20世紀公布以來,專家們不只一次發現:勞工在每天工作8小時、每週工作40小時的條件下,生產力最高。”“誠如社會未來學家莎拉.羅賓遜(Sara...

為何台灣人不開心呢?

有時候我蠻納悶的明明我們幸福排名是世界蠻前面的為什麼我們還是很常抱怨跟無感呢?(特別是之前才發出一篇鬼島抱怨文的我,呵呵 那麼來看看別人怎麼說好了。 首先是鄉民朋友 : [討論] 台灣人為何不快樂?​​​​​​​ 中間可以分類出:對未來有些憂愁(買房、存錢、台灣產業、國力衰退窮忙、厭世新聞媒體的負面消息洗禮負面的人只會關注負面的消息教育失敗的問題、以錢為目標、培養出多數被寵壞的孩子政治官員沒多少是真正為台灣著想 我的感覺經濟是台灣的整體未來沒有一種方向性的感覺⋯⋯代工技術、半導體之後,究竟何去何從?總感覺很像是大家各自奮鬥著、不知道怎麼整合起來一直到發光發熱有成績的時候,才莫名其妙變成台灣之光有人愛跟疼 低薪則是讓人有窮忙、存不了錢、稍微用數學計算一下就很容易憂愁 台灣的教育跟媒體⋯⋯恩。真不知道該怎麼說起。​​​​​​​接著是好久沒去的巴哈姆特:【問題】你們覺的工作到底要不要在乎開不開心? 看完感覺是: 錢賺多:上班不開心、換來下班開心生活錢賺少一點:卻是上下班都蠻開心的生活 成就感、開心的氣氛、薪水之間的平衡由自己取捨或是自己修煉自己心境成佛(喂 同事中提到下班不認識,有需要這樣嗎(笑但同事是真的很多陰險之處跟可怕心結就是。 不過工作本來就是一種壓力能將自己興趣當作工作、讓錢追著自己是多好的事情?台灣人真的太常為錢為苦,這也是我們環境跟價值觀的無奈。 我們將一堆無奈跟委屈都吞入肚中,卻不知道自己怎麼表達自己的不開心、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為何自己會沒有自信說自己這次犯錯只是一個進步的過程呢? 往往只能用消極的面對現實、甚至逃避跟推卸責任、更可怕的是私底下亂傳一堆來路不明的口耳相傳的事⋯⋯​​​​​​​好的,大家的想法其實都是覺得,興趣也好、現實也好重要的是還是自己的取捨是選擇自己的興趣讓自己可以工作堅持久一點還是將錢在短時間內快速累積起來 我自己經歷過長期低薪、不喜歡卻安穩的工作以及做高薪卻是常常厭世到想自殺跳樓的工作 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會希望更多勇氣去挑戰自己喜歡的領域。呵呵。也就是現在的自己。 然而我看到這一點也蠻有趣的台灣人為何不快樂?謝金河:太愛跟中國比 ​​​​​謝金河認為,台灣人不快樂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一是「什麼都要和別人比」,尤其是和中國比,愈比愈不快樂。““另一個不快樂的源頭是「不知道定位自己」,台灣是小國體制,我們的GDP去年進步到5575億美元,這個經濟規模在全球排行第22;如果以人均GDP排名則是全球第34,我們愛說台灣很小,其實台灣一點也不小,全世界的國家,台灣至少贏200多個國家。”​​​​​​​贏過兩百個國家的那些錢,大多都進入誰的口袋中呢?但俗話說,老闆能拿那麼多錢,也是因為他們承受極大的壓力,但這也不是他們可以剝削跟利用勞基法漏洞的理由員工也不要一直比較、會越比越心酸,真的會活很累。多一些方法找點樂子、轉換心情。總是會時候來了、轉跑道的機會的。有人拿三萬到三十歲、有人一出社會就是十幾萬起跳,這就是現實。然而用錢來衡量、會造成一個病態的價值觀跟情緒。不如想想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怎樣的工作、以及更重要的,是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如此這樣一來,就大概明白自己的人生不需要跟別人一模一樣、更不需要無聊的比較每一個人都不一樣。找出自己的方向、專長、樂趣為先這條路不通就換下一條。如此而已。  說到台灣的媒體綜藝、來看看大陸人的想法,文中說我們的新聞有綜藝感真是讓我快笑翻了WWW​​​​​​​​​​​​​​台灣人引以為恥的媒體、綜藝水準,大陸人的視角是這樣的會不會忽然覺得媒體朋友其實蠻有趣的(除了幾個沒良心的之外當然我們的素質什麼真的是很⋯⋯但還是很多一直努力想給予台灣更優質的新聞只可惜我們沒有那種呵護環境的意識⋯⋯ 曾去聽媒體界某某創辦人的討論會台灣人一直罵台灣的媒體沒水準跟高層溝通後,嘗試作一個很有國際觀、高水準的報導結果一個禮拜後都沒人看大家還是關注那些他們罵到半死的沒水準新聞點擊量就說明了一切。他罵台灣人說一套作一套。 我笑了。是啊,我們就是這個樣子。明知道這不好、卻還是無法改變我們自己的習慣。明知道這樣下去不行,卻沒有多少人想要改變。 不開心也是因為我們對於這應該要改卻一直又沒改變的環境感覺一種充滿無奈跟失望以及生氣最後變成一種普遍的共識⋯⋯ ****************************************** 有一個法國人超級用心的寫出一個文章:我為什麼這麼喜歡台灣? 說到在台灣常見到外國人就用英文的習慣,法國人也有話要說: 外國友人的真心告白:「親愛的台灣人,可不可以別再和我說英文了?」​​​​​​​...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怒】鬼島?過勞之島?

鬼島?過勞之島? 台灣之名的演變史⋯⋯看完相關新聞的超級抱怨文……文中怨氣真的很重,玻璃心者就別看了(掩面不是專業的我,只能一直看看看,看得一肚子火= =..........邊看邊幹罵(喂),最後冷靜一想,就想說整理資料成一個文章好了(呵呵*********************************************************工作,幾乎是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事情除了一些家裡太有錢、或是太早找到飯票、在學校為學術界奉獻而一直不出來的特殊人士根本就是大家都要沒睡飽的臉去死撐著上班、為了錢折腰賣肝賣青春跟尊嚴每天上班騎摩托車都要小心三寶停好車後入公司就是跟機車老闆、心機同事、邪魔奧客這三寶奮鬥著這時真是感謝台灣的良好服務、客戶至上的精神養出一堆奧客死廢物(凸)希望老闆能夠有原則一點、還比較得到員工人心、別人的尊重,謝謝。而我幾次的工作經驗中本來以為只有我都不是上那種自己喜歡的工作結果很驚奇的發現大家也都跟我一樣簡直大家都像是玩一模一樣的遊戲不是搞不清楚自己要幹嘛就亂應徵不然就是喜歡的都應徵不上就隨便反正先賺錢比較重要上班中每人總是能感受到互相內心中濃濃的厭惡感、疲乏感、心機感、麻痺感簡直一點活力都沒有,除了訂飲料、中餐吃飯比較有聊一兩句、其他根本是活死人模式只有當下班前五分鐘的時候,大家開始迅速上廁所、洗杯子、準備關電腦彷彿屍體瞬間轉變回活人一樣的可怕場景每天上演這時候就可以決定一個上司機車不機車、就是在下班前還會不會纏著你給你工作就我個人而言,還蠻多一點做人道理都不懂,所以大家都會搞消失(笑然而有一個時刻,就是在颱風要來的時候大家拼命關注颱風動向的可悲現象、上班大家根本心不在上班、一直偷偷看消息、眼睛瞄來瞄去的都在拼命交流颱風最新的動態啊啊啊!!!!!!就只是為了想要白賺公司一天假期、少看到上司那張讓人反胃的臉二十四小時有多爽啊!!!!大家的眼神都是一個感覺:被壓榨這麼久、給我一天假會怎樣!!!???甚至還有人說:「看市長如果不放颱風假、就不投票給他!」我真的被這句話震驚到了,有夠可怕的颱風假是多麼的可怕、甚至影響到人的理性啊啊啊啊啊!!!!!別這樣子啊!!投票還是看一下這個人的政見吧?!!!別因為一個因素決定一個人啊!就像是別因爲你剛好雷到、吃到這家餐廳最難吃的食物而在網路上給一顆星、否定了整個餐廳啊!!!!!母湯啊!!!!!!雖然很像我們會做的事就是(笑這時我也蠻想看有無高手教導大家怎麼理智去怎麼判斷一個候選人像是一個人的政見、實力、背景、後台,大概明白這個人強在哪邊、注重哪些部分、展望是什麼、問題又在那邊。才不會每次我們都只能看:誰的幹話多、曝光高、有人捧、外表合不合胃口、互相攻擊秀下限、一直挖東挖西、媒體網路討論度高的人。各位,我們到底是在選一個政治人物還是人氣演員啊?我真心搞不懂。有時候我們選戲劇可以選錯,反正看一集就可以棄追然後看另一部戲劇。但政治人物是一上去就打死不下來的,要撐到任期最後一刻、想辦法弄點成績才罷休的。我只想說,沒成就就算了、還改爛搞死大家就真的是很想詛咒人……接著網路上就會有那種正氣傲然的聲音出現:「放什麼颱風假、乖乖上班吧!!」這時我也笑不出來,我覺得真不想承認這一句沒什麼問題的話。我不能跟我自己那幼小脆弱的心靈作對。由此可知,工作,無論喜歡或不喜歡,本來就是一件有壓力的事情。然而為什麼台灣會有外國人讚嘆到不行的寶島、台灣人則常常自稱鬼島、最後甚至進化成「工作到死」的過勞之島?比較2017年全年平均工時,南韓年平均工時2024小時,日本年平均工時1710小時,台灣平均2035小時看到這只能說髒話連篇,政府在幹什麼?!結果我腦袋只想到:「忙著說幹話、跟利益勾結、博取版面、努力思考用什麼話可以唬弄我們,因為台灣人很容易被意識形態操弄,爛招+秀下限但能增加曝光就用(喂)」看來我也病得不清(跪地這時我再仔細看一下,其中有一段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各國近10年來大部分國家工時都呈下降趨勢,韓國2017年較2008年減少185小時,台灣2017年較2007年減少130小時,日本則減少75小時。 ”這時候我就很想問,明明我們有在進步,卻沒有什麼感覺,還是我的錯剛好都遇到鬼公司、爛上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