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反社會型人格異常

最初看到這名詞
還是從美劇中得知這個性格
印象中一個女生不停地把警察、旁邊的人、自己的親人
都當做傻子一直不斷的欺騙
最後成功拿走親人的所有錢、逃出警察的追蹤
我當時看到反社會是如此冷酷直接、有種顫抖感⋯⋯

特別是最近⋯⋯該怎說
像是京阿尼事件的兇手
以及美國最近的無差別槍擊案
各地的恐怖攻擊
以及某天在逛百度之類的網站
看到對岸要“留島不留人”的言論(簡單來說、殺光島上全部人、奪取台灣島土地。)

都讓我思考一個問題:人格

而透過這頁面:反社會型人格異常

讓我開始了解到
有一部分人類、人性的部分是屬於我們比較難以理解的
可能是⋯⋯如果一個人本來就沒感受過愛、同理心
那他對自己跟別人也就可以毫無感情的狀況

其中說18歲之後才能診斷
我就想到一堆趁著成年前有少年法保護故意犯法的混帳

無情、無道德觀、操縱他人
只想用各種方法打敗別人(害怕他人的成長和強大)
擅長偵測目標加以利用

情感:對別人的痛苦感受不關心、自己也沒有情緒和焦慮(解釋成正向與理性)隱藏真面目、聽到反社會人格不讚美人、故意高調讚美別人。因為缺乏感情、用口述自己內心的焦慮、緊張、擔憂,藉此造成錯覺。可以參考別人如何表達、模擬各種邏輯和立場、心路歷程、想像、情緒虛構出來,塑造想給人的形象。
把別人認同的跟自己想表達的交叉,加強說服力、可信度,以保持人際關係,是生存之道。(表面功夫跟戲劇化障眼法)

手法:慣性說謊(不關道德或人格、只是達成目的的手段)、偽飾的言行(流露虛假情意、假意關懷、假裝理性、事情曝光後裝可憐奪取同情)、各手法操控算計他人反應

表面好相處、人緣佳
實際上對自己行為不負責任、殘酷利用別人的親善和信任、以達到自己目的。
當受到指責、不會內疚和不安,只會憤怒、反駁、責罵回去。

搜集各種情報
以道德要求洗腦他人對自己付出
挑撥離間製造仇恨分裂、請求支援
將看似正向、道德而有利於正向形象塑造的訊息傳遞

連續殺人犯有些共同特質:自視甚高(掩飾在虛矯假意的謙卑底下)、說服力強、具吸引力、無情、缺乏悔意、善於操弄他人。(政客和世界領袖也擁有這些特質)
不躲避警察、爭取有權力的位置(公職),這種形象讓這些人可以為所欲為、不受到社會、道德、法律所約束。

社會化不足,缺乏對人、社會、團體的認同與忠誠。
關係,只是牟利的道具。
為求利益,只要對自己無後遺症,就會不惜一切出賣自己雇主、合作夥伴、朋友家人。(認為被騙是對方不夠聰明)

***

哇賽
那這世界蠻多的
我其實也蠻相信這種人
一定會去做一些高官職務

站在沒有人能夠輕易定罪的地方
巧妙地玩弄著別人

甚至最可怕的已經政府系統化、擴及整個國家
某一方面也覺得這些人蠻強的

把負面人格發揮到淋漓盡致、將整個世界當作自己犯罪的遊樂場。

0 意見:

張貼留言